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8年3月16日 星期五

食記 瑞典-斯德哥爾摩-Djurgårdsbrons Sjöcafé


斯德哥爾摩跟哥本哈根有點像,但是投哥本哈根一票。
今天的午餐鮮蝦沙拉,有點像丹麥的open sandwich,可能都是直出一系的,小蝦超級多,大概倒了一整罐吧!底層是黑麥酸麵包,抹上一層厚厚的乳酪,再放上鮮蝦,和其他的沙拉配菜。那片檸檬有種畫龍點睛之效,檸檬香味後,微酸的口感讓整道菜的層次又不一樣了。

啤酒也好喝,坐在河邊吃吃喝喝別有一番風味。


食記 瑞典-斯德哥爾摩 Nytorget 6





以瑞典肉丸來結束這一天。

本來要去hostel推薦的Meatballs for the People,可是剛好員工旅遊。因此在門口上貼著可以往這家餐廳用餐,只好轉戰這一間。 一路上走過去的時候,感覺大家都是同樣的情形,因為我沒有網路可以馬上查地點,旁邊跟我同樣遭遇的人還跟我說,對,往那裡走就快到了。真是人間處處有溫情。



雖然份量看起來很少,可是吃起來超爽、超飽😋可能是因為有啤酒的關係吧!哈哈哈配餐的酸黃瓜超好吃,是我在歐洲吃過口味最特殊的一次,外觀是青翠綠色,不是深綠色的,從記憶中找出應該相似的顏色跟外貌就是新鮮的瓜仔煮湯時的樣子。吃肉丸必備的莓果醬,就是現在盛產一顆顆的小紅莓。肉丸要是沒有這兩樣的搭配,大概吃一顆我就投降了。

問我肉丸到底哪裡好吃的話,有點難回答,就是想到瑞典吃吃看正宗肉丸到底是什麼味道吧!不過他的餐前麵包倒是挺讓我驚豔的,種類很多,而且都很好吃,現在對於肉丸已經沒有什麼印象了,倒只是還記得麵包跟奶油怎麼會如此讓人驚艷。





食記 瑞典-斯德哥爾摩-Kajsas Fisk





排長長隊伍的魚湯。

前一天晚上在網路上找找斯德哥爾摩到底有什麼好吃的呢?就是這個!CP值超高,我一個人吃到最後超飽,要是星期日也開的話,想去試試其他的菜。

湯頭是清湯,應該是番茄湯底加上許多香料煮成的。裡面海鮮種類繁多,有蚵仔、淡菜、鮭魚,還有許多不知名的魚肉。盛好糖以後,再放上一匙滿滿小蝦子,再一匙洋蔥,再一匙馬鈴薯泥。旁邊有無限供應的麵包與沙拉。

這碗魚湯大概350元左右,在台灣我覺得賣這個價位都不為過。媽的,在北歐吃到這種價位而且又美味的食物,都想落淚了。

其實有一個不用排很長隊伍的小技巧,如果你同行有兩人的話,可以一個人點魚湯,另外一個人點其他主餐,你就可以迅速再另外一邊就座了。





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

食記 法國-巴黎-Des gâteaux et du pain








在去巴黎以前,我找了很多必吃甜點,比如:舒芙蕾、檸檬塔、閃電泡芙、馬卡龍、冰淇淋等等。有一天,爬文的時候,看到有人分享巴黎必吃的前五名檸檬塔,我就一直謹記在心,希望在巴黎的那幾天,能有機會到其中一家去試試看都好。

我們第一家鎖定的是 Jacques Genin,他就在著名的可麗餅店附近,但是因為那天我們剛吃完可麗餅跟生蠔,只想要外帶回民宿吃,到了店家時,問了有沒有檸檬塔,店員回說:要外帶的檸檬塔要事先預訂才可以。但當場我看到有人點了,所以我想如果是現場吃下午茶的話,應該就沒有這個問題,不過我們無法現場吃,所以只好鎩羽而歸。

之後,星期日去了在羅丹美術館附近的另外一家分店時,Jacques Genin又沒開, 但是我馬上就注意到隔壁的Des gâteaux et du pain,這也是榜上有名的啊!所以我們就馬上改到這一家。

進去之後,因為裡面只有一個店員,所以我就觀察前面那個人怎麼做,才開始點餐。點餐的步驟跟台灣的蛋糕店完全不一樣,不管是麵包還是蛋糕都是由店員幫你服務、夾取的。蛋糕櫥櫃內,小蛋糕有四種,也有其他六吋大小的選擇。因為我也看不動法文,所以就是憑感覺選了,所以選了以下兩個。一個我知道是蘋果塔,另外一個我以為是著名的檸檬塔,但回家GOOGLE以後發現不是,後來發現當天現場沒有檸檬塔,我把它誤認為檸檬塔是因為看起來顏色很像,上面也有檸檬做裝飾。











蘋果塔的層次很多,一層果凍、一層慕斯、再一層鮮果果醬,甜中帶酸;雖然我在波蘭也吃過很多蘋果派,但這個蘋果塔的層次還有口感都十分的豐富,我沒有想過原來蘋果系列的甜點也能做出這種變化,變得這麼好吃。



vert absinthe tart,有萊姆的成分,吃起來除了萊姆香以外,還有其他的香味,覺得很像羅勒味。後來,在網路上看到其他相關資料,比如:材料還有包含綠番茄、薄荷,是這家糕點的招牌甜點之一,有關於這個蛋糕的食譜都是跟這家店的主廚有關係,所以看起來也是非常值得大家一試。而且這兩款甜點真的深得我們的心,因為我們在離開前的一天,還想著是不是應該再去購買其他口味的蛋糕來試試看。


食記 波蘭-波茲南-Restauracja Wiejskie Jadło






這家傳統波蘭菜餐廳,我曾經聽人提過幾次,是老城內數一數二的波蘭傳統菜餚餐館。在波茲南老城裡,著名的傳統波蘭菜餐館招牌通常與動物有關,一間是山羊,波茲南的象徵,另一間則是公雞,波蘭農村的象徵。


我們用餐的時間大約是晚上的八點多,朋友一整天都還沒用餐,所以三個人就點了兩個湯、三個主菜,聽起來好像還好,可是根據我的經驗,波蘭傳統菜的份量都非常的多,我常常覺得大概是三個人合吃兩個主菜是差不多的。



因為朋友第一次到波茲南來,所以我推薦他們要喝波茲南當地的啤酒Lech,另外,再跟他們介紹了兩道波蘭的傳統湯品:一道酸奶湯Zurek,常常都會裝在麵包碗裡,所以一面喝湯,也可以一面用麵包沾湯,所以其實通常喝一碗湯就會飽了。湯裡大多會放香腸跟水煮蛋,有時候還有一些馬鈴薯,所以飽足感十足,我第一次喝的時候,覺得太酸了,但喝過幾次以後,還滿喜歡這道湯品的口味;另外,波蘭人不說「喝」湯,而是說「吃」湯,因為他們的湯品裡面,常常有很多東西,比如:雞湯裡面有麵,有時中午時就會喝一碗湯,來等待下午的正餐時光。第二道湯品是甜菜根湯,依我的經驗,甜菜根湯有兩種,一種是含有奶油的,一種是純清湯,我個人覺得加了奶油的比較好喝,然後喝起來酸酸的,非常開胃;另外一種純清湯,喝起來超像中藥,我個人不是很喜歡。
主餐的部分,我點了馬鈴薯煎餅佐Goulash。波蘭的馬鈴薯煎餅常常會讓我覺得驚豔,第一次來到波蘭吃到這道菜的時候,覺得怎麼有人可以把馬鈴薯煎餅做的這麼好吃,後來才了解波蘭根本就是馬鈴薯大國,雖然現在多數的馬鈴薯可能是從荷蘭進口的,但波蘭人還是覺得波蘭的馬鈴薯是最好吃的。這家的馬鈴薯口感吃起來非常像甜不辣,可能是因為很薄,又用油煎的酥酥脆脆的,當天吃的時候,我覺得真的太美味了。
豬腳,我一直以為只有捷克、德國才有名。但自我從捷克旅行回來以後,我發現大部分的波蘭傳統餐廳也都會有這道菜,我在捷克吃的是烤的,但波蘭吃過的兩家都是有點像水煮、滷的,比較軟嫩。餐點也附了麵包,這種分量貞的一個人是無法吃完的,所以最後我們也打包回家了。對了,波蘭的餐廳是可以打包的,不過有時候需要付打包餐盒的費用,所以如果在波蘭餐廳沒吃完,想打包時,不用覺得不好意思。
蘋果烤鴨,是波茲南的當地的傳統菜餚,連餃子都會特別有一個蘋果烤鴨的口味。我總共吃過四間,一間是只專賣烤鴨的鴨莊,第二間是把蘋果烤鴨跟新式了做結合的,使用鴨胸肉,然後把蘋果做成蘋果捲,第三間跟這一間就大同小異。我覺得歐洲的鴨肉好像都是走軟爛路線的,跟北京烤鴨是不同種類。烤鴨旁邊都常都會搭配波茲南當地的饅頭,是很經典的一道菜,有機會到餐廳記得試一下。

這就是三個人吃飽之後,其實還剩超多東西的。隔壁桌的波蘭人看到我們三個人點了那麼多,其實覺得非常驚訝,因為他們每個人都只吃一盤餃子而已,哈哈哈。最後,結帳是餐廳還送上一人一杯的水果酒,這種水果酒非常好喝,酒精濃度很高,大概有25%左右,如果喜歡喝酒的人,也可以買這個回去當伴手禮。


2017年3月21日 星期二

食記 愛沙尼亞-Tartu-Werner Cafe






Tartu是愛沙尼亞第二大城市。位於愛沙尼亞的東邊,想在這裡停留的原因是,如果直接從Kuressaare直接到立陶宛的Šiauliai(十字架山所在的附近城市)太遠了,勢必得在拉脫維亞的首都Riga停留一天,但其實Riga是個小小首都,我這趟旅行已在那停留過三晚,因此決定乾脆Tartu看看著名的Tartu大學。Tartu大學是愛沙尼亞第一所大學,也是歐洲幾個古老大學之一,不知道為什麼我對於這種古老字眼非常喜愛,總是想要看看它們的樣子。




大抵而言,Tartu是個大學城,城市裡的顏色很少女,充滿著粉嫩色系的建築,市內著名的噴泉上也有情侶接吻的雕像,我覺得很青春。Tartu大學的校區並不顯著,就跟一般的住宅還有老城接在一起,只是穿梭在其中,常常可以看到牌子上面寫著哪一年建立,或是哪個國王在此設立的。



如同先前所言,Tartu是個大學城,所以有許多的酒吧與咖啡廳。因此,我挑了一間在LikeALocal Guide網站榜上有名的咖啡廳,也看到有一些人的介紹的該咖啡店是Tartu大學師生時常聚集的場所,雖然當時是暑假,但總覺得這個地方應該很能代表當地的生活文化。




Werner Cafe的店內除了擺了很多種類的甜點蛋糕,也擺了一些鹹食,或是可以點菜單上面的湯品、主菜、三明治等等。我點了服務生推薦的甜點跟一個鹹食,還有一杯卡布奇諾。

 甜點的表層跟底層尺起來有點像蛋白霜一樣酥脆的,可是不會太甜。不過因為我在波蘭曾經吃過類似的甜點,但口感比較細緻,所以對於此道並沒有太大的驚豔感,但我想如果是第一次嘗試此類甜點的人,應該會很驚訝其口感,酥脆的餅皮搭配上柔順的奶油,還有一點莓果的酸味很解膩。第二道鹹食,初次看到的時候我覺得樣式很特別,因為我鮮少看到把鹹食做成像起士蛋糕的樣子,對我來說這道鹹食還比甜點更好吃些,鹹食的黃色部分吃起來就是鹹派內餡的口感,不過最底層的餅皮上面還有一層鮪魚。



2017年3月19日 星期日

食記 愛沙尼亞-kuressaare-Kuressaare Kuursaal







Kuressaare(庫雷薩雷)是位於愛沙尼亞西邊薩馬拉島(Saaremaa),它離首都塔林大概是四個小時的車程。可以從塔林的車站搭巴士前往,中途巴士會登上郵輪,所以全車的人包括司機都會下車到郵輪上喝個咖啡、吃個早餐,我覺得非常的有趣。下圖有一張是兩艘船交會時,我拍下來的,另一張是在港口等待時,郵輪就像怪獸一樣把嘴巴打開,讓甲板上的巴士、汽車登陸。船上賣的東西,跟我之前做從丹麥橫跨瑞典的郵輪差不多,有自助餐、咖啡、巧克力等等,但當然價格都貴了一兩倍左右,但還是覺得可以在郵輪上用餐非常有意思。



Kuressaare有名的原因是十幾世紀時,丹麥曾經統一過愛沙尼亞,所以在此城市留下傳統是的丹麥建築,另一受歡迎的原因是這裡非常受到賞鳥人士的喜愛,有許多稀有種類的鳥在遷徙時都會經過此島。但說實在這個島上並沒有特別值得受訪的理由,只是我覺得可以到地圖上的某個島上看看,這種經驗與感覺非常好而已,所以我在島上時就租腳踏車到處亂騎亂逛,因為城市內的老城只有小小一處,因為我這趟旅程已經快接近尾聲,所以我對於歷史建築已經沒有什麼興趣了,所以就騎著腳踏車去看看這島上人民的生活,對我來說挺好的。島上幾乎每戶都會在門前推積成牆的木材,令人開始想像這裡的冬天究竟會有多冷;有些建築看起來非常的老舊,好像停留在另一個世紀一樣。這個城市晚上有時還有露天的電影可以看,但因為我想他撥放的我也看不懂,所以也就沒有去參加了,不然應該也是一個很獨特的經驗。

在島上,我用餐的地方是城堡的對面,餐廳的名字就是Kuressaare Kuursaal,跟城堡的名字一樣。用餐的景色很好,可以看見城堡、護城河,還有一些爬上城牆的人們,再加上當時七月的夏天天氣,真是一次非常美好的用餐經驗。




我點了啤酒和魚排,為什麼要強調是魚排了,因為我發現這波羅的海這些國家,有時候要是沒有選擇魚排的話,是會出現一整隻魚上桌的,那時候就必須挑刺,非常的辛苦。所以我一看到有魚排,馬上不加思索的就點了。

在上菜以前,就一直聞到油香味,因此對於料理有非常高的期待,也希望自己點的東西可以跟聞起來一樣的美味。魚排上來以後,看到魚排的表皮煎得酥脆,因為還有加上調味跟香料的關係,魚肉吃起來的味道非常香酥可口,再配上一旁黃瓜解膩,再喝上一口啤酒,旅行10幾天的疲憊都沒有了。這道魚排真的非常的好吃,對於台灣人來說,可能就是可以媲美煎得酥脆的虱目魚肚,我吃的時候忽然覺得,以前在台灣可以常常吃到酥脆的虱目魚肚真是人間美味,不過這道魚排因為油脂較少,所以吃了兩片以後也不覺得膩。我要給它我在歐洲吃過的魚排第一名:D





食記 拉脫維亞-Riga-Folkklubs Ala Pagrabs


ˊ
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(Riga)的老城區不太像典型的歐洲老城區,而是有一些古蹟、歷史建築散落於城市內的各地。在walking tour時,解說員提到雖然是古城,但由於戰爭,其實這些古蹟大多都是新的、重修整修過。里加的迷人之處,不是在於古城,而是在於城市內發生過的歷史。

在還沒到里加以前,我沒有想過其實俄羅斯對於其鄰近國家的影響竟然會那麼大。解說員說:拉脫維亞有幾乎一半的俄語人口,他們不說拉脫維亞語,因為從出生到上學,則有一套獨立於拉脫維亞語外的獨立系統。因為語言的關係,所以城市或是國家也分成兩派,一派支持拉脫維亞語的,一派是支持俄語的,也進而影響到了政治。前幾年還曾經辦過公投,希望把俄語列為官方語言之一,雖然當時沒成功,但俄羅斯人的勢力在這個國家不容小看。民族上的拉脫維亞人反而在這個城市裡漸漸消失。

這家餐廳是傳統的拉脫維亞料理,因為晚上時常有民族音樂表演而受到歡迎。我來的時候是傍晚,還不是正常的用餐時間,所以人沒有很多。雖然沒有現場演唱,可是撥放的音樂聽起來應該也是拉脫維亞的傳統音樂,所以非常推薦要感受一下當地文化的人來。

我點了的菜是肉丸,佐了當地的特殊醬汁,附餐是薯條;因為我在波蘭也常吃肉丸,所以未到並沒有令我驚豔,可是稱得上中上;我要特別介紹的是旁邊的啤酒。
這家餐廳是旅館的櫃檯人推薦的,他並沒有特別推薦什麼菜色,只問了我喜不喜歡喝啤酒,他說他推薦蔓越莓(Cranberry)啤酒,喝起來甜甜的,非常好喝,但後勁很強,特別跟我強調一杯就好,不要喝太多。我一開始喝的時候,也覺得非常好喝,但覺得他說的後勁很強,可能過於誇張了,因為非常好入口,並不覺得是在喝啤酒。等到我一邊喝酒,一邊吃完飯以後,我發現櫃檯人員不是開玩笑的,我把一杯喝完以後,覺得酒精開始在我身體裡發揮作用了,所以如果大家有機會來的話,記得喝喝看這瓶酒,你一定也會喜歡的。


食記 拉脫維亞-Riga-Alus arsenāls




里加(Riga)是拉脫維亞的首都,相較於其他兩的國家(立陶宛、愛沙尼亞)的首都而言,這裡對於遊客來說,相對危險。並不是因為城市的氛圍,而是在辦理入住的時候,櫃台人員就會拿出一張城市地圖告訴你:哪些區域可以去,哪些區域不可以去;哪些餐廳值得推薦,哪些餐廳則是要小心,因為曾經有遊客在那些酒吧裡被敲詐。因此,我在這個城市行動就會特別小心,停留的日子裡,要上餐廳吃飯的話,也都是依照旅館的人在地圖上標註的餐館來選擇。

這一家餐廳吸引我的地方是拉脫維亞的傳統菜餚,或是波羅的海國家好像都喜歡煙燻魚。我第一次是在立陶宛的海邊城市看到的,但那時候那間餐廳被包下來,沒有辦法供餐,所以鎩羽而歸,覺得非常可惜。因此,這次在旅館推薦的美食的地圖上看到,就覺得應該前往嘗嘗才對。




進去餐廳以後,我就義無反顧的點了位於前菜一欄的煙燻魚,印象中有很多種魚類可以選擇,我選擇了鯖魚,然後因為覺得開胃菜屬於涼菜,所以還點了一碗魚湯,還有一杯啤酒。


啤酒沒有什麼好說的,重點是魚湯非常的好喝,是屬於番茄底的濃湯,看起來好像小小一碗平淡無奇,可是裡面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海鮮,印象中有花枝類、淡菜、還有魚肉碎塊。本來以為只是一道湯品,但是由於裡面料太多,我吃完以後,就幾乎飽了。

之後,可觀的煙燻魚上來了,我以為就是兩三塊魚肉,沒想到盤子上是貨真價實的一整條魚食,我有點嚇了一跳。除了煙燻魚以外,旁邊附了幾塊酸麵包、一些酸黃瓜、一些在餐盤上點綴的芝麻葉。

首先,煙燻魚的口感超乎我的想像,看起來像是生魚的透明色,可是其實吃起來的口感跟生魚片完全不一樣,反而像是有Q度的果凍;原本以為魚肉應該很腥,可是一點也不會,有點鹹度,所以搭配上有點酸味的麵包很合;然後,吃了幾口以後,就會發現酸黃瓜的重要性,如果沒有酸黃瓜,我可能只可以吃幾塊嘗一嘗鮮,可是酸黃瓜非常解膩,也非常開胃,盤子上的煙燻魚、酸黃瓜、洋蔥、芝麻葉放在麵包上入口的話,真的非常好吃。這道菜也是我整趟旅行中,印象最深刻的一道。


食記 愛沙尼亞-塔林Vanaema Juures



   塔林是愛沙尼亞的首都,因為離北歐較近,所以也有一些郵輪行程是會選擇一天在此,讓遊客一日遊,所以跟其他兩個波羅的海國家,塔林明顯多了許多的觀光客,與物價也上漲了許多,但當然還是很便宜。


  
  這家餐廳位於塔琳老城區裡,是經由遊客中心的櫃檯人員所推薦的。到的時候,已經客滿,恰好友人剛好用餐完畢,所以我等了幾分鐘就入內用餐了。菜單上面有英語,所以點餐的時候不成問題,而且服務生也說英語,因此我也請他幫我推薦有沒有什麼招牌菜。

一開始,在考慮應該要喝魚湯還是喝啤酒了,因為在其他兩個國家也都點了魚湯,想知道塔林的魚湯口味如何;可是,後來還是選了啤酒,想著下一頓應該還有機會進餐廳,所以到時候再試試看其他家的魚湯好了。之後,我點了名字看起來就很像招牌菜的Grandma's Sunday Roast,還有一杯當地的啤酒。


印象中,餐前麵包是屬於黑麥類的,溫溫的抹上奶油後,非常好吃;再搭配上啤酒,飢餓的胃馬上就被滿足了。之後,上了主菜:以芥末調味的牛肉。一旁附有沙拉、馬鈴薯跟酸黃瓜。包覆著牛肉的醬汁吃起來的口感非常特殊,雖然是以芥末調味,但當下我覺得醬汁像是有肝類的濃稠感,附在牛肉上,非常的特殊,是我在其他歐洲國家尚未嘗過的味道。